建築

山水柴院|承載對生活的嚮往與對陽光的精神追求

metalocus_mix-architecture_shanshui-firewood-garden_04

四川宜賓安石村,一個普通鄉村,背靠碾盤山。村落阡陌相通,田塘錯落,屋樹交織,是典型的川西林盤。柴院居於村中竹林與水塘之間,基地隱秘,景觀通透。建築從四川民居入手,體現了對空間、材料、情境和體驗的整體思考。

流動的內院。

中國建築工作室 Mix Architecture 受委託設計和重新詮釋這個中心,並參考四川省西部的典型房屋。

山水柴院

四川民間住宅多採用穿孔木結構,靈巧並結構簡單。屋頂的屋簷低而深遠,屋簷下有足夠的空間,通風又遮風擋雨。

因地制宜的自然生長方式,也使其形成了獨特的建築聚落形態。

山水柴院
山水柴院
外部植被
山水柴院
鳥瞰

建築外牆就地取材,多為白色,以竹編泥牆為主,下半部常以紅砂岩砌塊砌築。深遠的屋簷保護牆壁的耐用性。四川民居的另一個特色是院落空間——宅前院,作為室外空間的核心,承載著居民對生活的嚮往和對陽光的精神追求。

山水柴院
屋頂鳥瞰
屋頂鳥瞰

該建築基於四川民居結構和空間的平移和重組,採用交叉式佈局。交叉空間慢慢擴大,嵌入自然景觀中。

大簷沿周圍的池塘展開,引入了最大的觀景表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9Xd34UOeAg

基於對四川民居結構和空間的轉譯與重組,圓弧形的內院就像一個旋轉的十字風車。十字空間徐徐延展,弧線靈動,內向靜謐,陰陽交匯,水天一色。交叉空間連續的弧形牆體猶如一條彎曲的溪流,與內院流動的弧線相呼應。同時劃分服務空間及被服務空間,內設包房、茶室、書吧、後勤服務等功能,對應不同方向的自然景觀。

木柴作為農業文明的重要載體,在安石村隨處可見,與農村生活息息相關。村里斑駁的木骨泥牆,泥土已經脫落,光影婆娑。

建築以不同尺寸的柴木穿掛成牆,透而不通,開而不敞,似光影斑駁的木骨泥牆。紅砂岩,源於四川山體,是建築、雕塑、生活用具常用的材料。建築採用機器切割的紅砂岩塊魚鱗狀砌築,豐富的表面肌理與柴呼應。小青瓦屋面也以同等尺度呼應著柴與石。三種材質和而不同,彷彿魚鱗飛羽,熟悉陌生。它們來自鄉村、用於鄉村,融進鄉村。

該建築結合傳統營造與當下施工條件,平衡質樸與精緻,創造出靜謐靈動的空間氛圍。人們於寬大的屋簷之下沿柴木牆行走,弧線匯聚在內院。圓形水面平靜,柴木、紅石、黛瓦,與蔚藍的天空融為一體。

材料交疊錯置,為建築空間帶來如日晷般的時間痕跡。隨著光線流動,光影變幻莫測,浮光掠影般的氛圍迷漫獨特。在地性、空間性和時間性透過材料的獨特使用連接彌合,並在建築空間中鋪陳開來。


Source|ArchDaily、米思建築 Mix Architecture

延伸閱讀|漫步雲端水際,白廊通往書山|與海之間的半嵌懸崖圖書館
貨櫃擺陣點亮高雄港,創造經濟力與設計力的對話|設計中島跨域展覽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商店會員
追蹤瘋設計臉書,美學素養立刻 Leve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