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義大利的設計大獎 A’ Design Award and Competition(A’ Design),競獎涉獵各大創意領域,表彰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設計人才。該獎項不僅是設計師的一大成就,也是各品牌與設計師的靈感源泉。年度 A’ Design 設計獎及競賽現正熱烈報名中,透過此連結註冊登記,並上傳您的設計。
獎項共有 185 個主要類別,包含建築、室內、結構、展覽、景觀規劃設計……等,所有類別皆能在網站上找到。 任何深具創意構思、卓越工程或創新的設計項目均有機會獲得 A’ Design 提名。獎項接受獨立作品以及系列產品的參賽。另外,還有各種特殊的設計獎項類別,用來表揚品牌、設計機構和個人的成就。
A’ Design 的獲獎者將獲得獎杯以及一系列其他獲獎福利——證書、參展交流機會、收錄在年鑑出版物中、獲獎者徽章、獨家專訪、入選在世界設計排名中,另外,獲獎者也將獲邀參加由獎項舉辦的社交晚會、以及參與其眾多公關活動。
2025-2026 年競賽現已開放,設計師們可以在此向 A’ 設計獎提交您的作品,加入全球受人尊敬的設計師行列。
橫跨藝術裝置、公共藝術、實驗性設計與新媒材探索,瘋設計精選 A’ Design 2024-2025年|10 件美術與藝術裝置設計獎類別 得獎作品,一起來看看這些獲獎作品如何展現美學價值,更推動公共空間、人文互動與社會議題的思考。:
1. 《 Mystical Serpent 》燈光藝術裝置| PHAIdesign
藝術裝置位於上海百年老建築的外牆,由燈光與空間交織而成,靈感源自中國神話中的螭龍與古羅馬:家庭守護蛇之意象,象徵守護、永生與文化交融。設計以蜿蜒的3D充氣蛇身結合建築立面與仿3D壁畫,將傳統街區轉化為具沉浸感的節慶舞台。蛇身圖案融合中國吉祥紋樣與羅馬元素,寓意跨文明的生命連結。
裝置以可回收材料製成,兼顧環保與結構穩定,並透過燈光設計區分晝夜,既具照明功能又富藝術效果。觀眾可在廣場自由穿梭、拍照互動,體驗蛇形穿行於立面與地面的奇觀。以多元文化視角重新詮釋海派建築與生肖文化,不僅增添社區歸屬感,也展現了公共藝術的包容與凝聚力。





2. Life Science Code Monument| 高橋 匠 ( Takumi Takahashi )
藝術裝置坐落於日本神奈川縣戶塚市、中外製藥生命科學園區內的紀念碑,設計靈感來自人類基因組序列,象徵透過基因解析推動藥物創造的過程,呈現生命的複雜性與美感。紀念碑以古老石材、藥草、原生植物與透明石基構築,象徵自然、文化與科技的交織,並在光影變化下展現生命的延續。
觀者在凝視時,倒影亦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隱喻人類與基因之間的連結,以及未知的未來可能性。設計強調循環與永續,木屑、金屬屑皆被再利用,轉化為新的材質語彙。這座裝置,不僅是藝術表徵,更是精神支撐,期望激勵研究人員持續探索生命科學的奧祕,並為人類福祉注入靈感。





3. 《 海螺 Conch 》公共藝術裝置| To Three Design
藝術裝置位於廈門,融合自然與數學之美,設計靈感源自斐波那契螺旋,結構由30個橢圓形不銹鋼環層層堆疊而成,厚度由厚至薄,呈現出自然曲線的輕盈與韻律感。裝置透過電腦參數化設計精確計算角度與高度,並以焊接連接,再經拋光處理,使表面能反射環境光,帶來流動的視覺效果。
裝置底部金屬環中隱藏水管,延伸至中央形成小型噴泉,讓靜態雕塑注入動態生命力。從不同角度觀賞,《 海螺 Conch 》可能像無窮符號或音符,引發觀者對數學、自然與美學的思考。它不僅是一件城市雕塑,也是一座凝聚人文與自然法則的沉思空間,將冷硬的不銹鋼轉化為充滿活力的公共藝術地景。





4. 《 旋華 Spiral Bloom 》公共藝術| 郭國相 ( Kuo Kuo-Hsiang )
藝術裝置靈感來自生命動能與螺旋形態,象徵團結、演進與創新。三件長度不一的不鏽鋼雕塑,各由51個構件沿同心螺旋排列,懸吊於中庭,呈現漂浮輕盈感。裝置表面經雷射切割、焊接與精拋,能反射自然光並投射日夜變化的陰影,觀者透過地面與二樓不同視角欣賞能獲得多重面向的詮釋。
製作過程以嚴謹結構計算、車間全尺寸模擬與懸吊系統校準為基礎,進行材料反光、視覺感知與結構力學研究,透過大量原型與模擬,在安全穩定與「失重」視覺效果之間取得精巧平衡,成為結合工程與美學的公共空間代表作。





5. 《 藝術樹的傳承 The Legacy of the Art Tree 》壁掛藝術品| 李昕 ZXIN. Arts
壁掛藝術品靈感源自臺灣歷史建築中守護的樹木,象徵生命力與情感連結。作品以法國古典珠寶詩意為核心,結合三十種大小不同的閃耀水鑽與24K金箔鍍金樹幹,呈現光影交織的璀璨氛圍,讓觀者沉浸於跨世紀的優雅與工藝之美。
樹冠採用鑽石密鑲技術,樹幹則運用百年日本金箔工藝,外框以隱藏式木工打造,自然光照射下會折射出不同情感層次,傳達永恆、詩意與奢華,不同大小葉片的精密鑲嵌,展示珠寶工藝的複雜性與建築美學的精緻細膩。





6. 《 金玉滿塘 Brilliance 》公共藝術| 陳煥枝、陳新
藝術裝置靈感源自珠江波光金影,融合嶺南銅藝與“葉山魚”雕刻工藝,呈現碧玉色澤與金色線條,象徵繁榮與尊貴。作品以八條銅魚為核心,於水池中暢游,散發動感與典雅氣息,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融合,展現廣州悠閒和諧的生活態度。
雕塑底座設計精準照明,冷暖光交織,增強立體感與動態美感,提供沉浸式觀賞體驗。銅材經防腐處理,焊接痕跡最小化,確保耐用與藝術完整性。設計巧妙考量鏡面柱及光線遮擋,魚身排列形成「光之無限」視覺線條,引導觀者互動、穿梭其中,打破空間侷限,透過銅魚流動與金光閃耀,呈現優雅韻味與自然和諧,兼具藝術美感與空間互動性。





7. 《 築巢計畫VII 臺灣野豬 》公共藝術| 范承宗
藝術裝置靈感來自臺灣野豬的築巢行為,重新詮釋其本能動作、材料與結構,並以人類建築技術與在地素材呈現。作品採用臺灣柳杉與桂竹建構大型鳥巢狀結構,內部設置C形長凳,引導參觀者朝向入口,模仿野豬警覺姿態,並提供半封閉休憩空間。
裝置與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自然環境相融合,展現永續材料的美學潛力。透過數位計算與精細木工技術,克服了竹木柔軟、節疤不規則等挑戰,確保結構穩定與視覺流暢。作品鼓勵觀者以視覺、觸覺與存在感互動,感受野豬築巢智慧與森林生態,融合生態、永續與仿生設計理念,展示臺灣在地材料與自然共生的可能性,提升公共藝術的環保意識及互動體驗。





8. 《 月痕 Moon Trace 》藝術裝置| 廣州美術學院
藝術裝置靈感源自中法文化交流,融合東方滿月與西方新月象徵,並巧妙結合龍的元素,象徵力量、智慧與友誼。裝置以月亮形態為基礎,結合燈光、投影和煙霧效果,呈現跨文化的視覺盛宴,探索團圓、希望與文化融合的意象。
裝置採模組化設計,運用再生鋼材分為四個可組裝部分,配合內建LED燈帶與外部投射光,創造光影交錯的沉浸體驗。觀眾可隨位置和角度感受不同景觀,體驗東西方文化的共鳴。設計過程需克服不規則結構製作、氣候影響及環保材料挑戰,融合現代科技與文化內涵,呈現跨文化交流與環保理念的結合。





9. 《 生命之泉 Fountain Of Life 》大型公共藝術| Derya Geylani Vurusan
藝術裝置位於伊斯坦堡機場 Kaimakk 餐廳,靈感源自對時間的探索,呈現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交互關係。作品將歷史感的石灰華石噴泉與動態玻璃水花結合,石材象徵永恆的過去,玻璃水花則捕捉當下瞬間,透過材料對比傳達時間的流動性。
裝置以視覺互動為主,光線在石材與玻璃表面移動,投射不同反射效果,引導觀眾思考過去與現在的關聯。玻璃水花採用手工雕刻石材與熱玻璃吹製技術精心打造,融合傳統材料與現代工藝,克服了材料融合和大型玻璃精度控制的技術挑戰。以動態形式呈現時間敘事,創造沉浸式空間體驗,彰顯藝術與建築的交融。





10. 《 自由空氣 Free Air 》療癒藝術品| 黃裕榮
藝術雕塑靈感源自考古出土瓶身,象徵探索與歷史。作品上半部採醫用級316不銹鋼鏡面反射環境,下半部埋入地下的青銅材質承載歷史厚重感,材料對比講述城市從工業沉重中解放、煥發輕盈的故事。設計邀請觀眾觸摸和互動,透過感受空氣般的輕盈體驗心理放鬆與療癒效果,實現藝術與心靈治療的融合。
作品於日本宇部雙年展展出,製作結合數位鈑金成型技術與傳統青銅鑄造工藝,克服材料重量、結構強度和視覺平衡的挑戰,確保氣泡形態自然、輕盈。藝術家以自由和幸福為核心,將靜態雕塑呈現出動態感,打造療癒藝術品,帶領觀者重拾心靈的快樂。





了解更多關於 A’ Design Award 競賽資訊/
串連全世界來自各個創意領域優秀設計師,給予肯定與市場加值。義大利 A’ Design Award 國際設計獎參賽作品須通過專業的業內評審及匿名評審,評審團包括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傑出的媒體人士和專業人士。
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
【延伸閱讀】
演繹空間的極致美學──A’ Design Award 室內空間類 Top 20 全收錄
早鳥徵件中!精選 A’ Design Award 10 大建築設計典範
全球設計頂尖之選!2025 A’Design Award 精選20件白金獎作品,一次掌握趨勢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