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那不勒斯地鐵站── Anish Kapoor 打造公共藝術建築雕塑

封面

義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一直以維蘇威火山與但丁《神曲・地獄篇》的象徵意涵聞名,如今,這座城市的地底將迎來一處全新的文化地標。由印度裔英國當代雕塑藝術大師 Anish Kapoor 設計的 Monte Sant’Angelo 地鐵站,歷經二十餘年籌劃,終於在 2025 年正式啟用。這座地鐵站不僅是一個基礎建設,更是一件融合雕塑、建築與神話並置的公共藝術作品。


 

 

充滿儀式感的進出方式

Anish Kapoor 以兩個截然不同的入口,重新定義「進入地底」的意象:

  • 大學入口(University Entrance) 由耐候鋼構築,如熔岩般自廣場隆起,帶有原始、粗獷的力量,呈現出「原型、原始、流暢」的感覺,宛如通往冥界的裂縫。
  • 特拉亞諾入口(Traiano Entrance) 則以光滑的金屬管道展現,內外翻轉,邊界模糊,彷彿空間本身被雕塑化,將乘客帶入另一個維度。

 

除了當作入口使用的附屬性功能設施之外,也成為了城市與地底世界之間的「門檻」,讓每一次進出站彷彿穿越神話場景的儀式,豐富了搭乘交通工具的整體旅程體驗。

 

 

跨越二十多年的心血作品

這一項計畫可追溯至 2003 年,Anish Kapoor 最初的合作對象,是已故建築師揚.卡普利茨基( Jan Kaplický )及阿曼達.萊維特( Amanda Levete )共同主持的 Future Systems 事務所 。

隨著事務所變動,計畫後期由阿曼達.萊維特( Amanda Levete )創立的 AL_A 建築事務所接手完成。刻意保留的原始質地隧道壁,呈現一種未經修飾的美感,粗糙的混凝土肌理,與入口的雕塑化語言相互對比,彷彿渾然天成般的氣勢磅礡。

在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的功能之上,更將車站化為一座嵌入城市肌理的公共建築雕塑,融入 Anish Kapoor 過往作品中強烈的「虛空」與「反射」風格,並再次挑戰建築的本質,探索巨型量體與空間的關係,將進出地鐵的日常生活,轉化為超越功能的美學體驗。

 

基礎建設與公共藝術的共鳴

Anish Kapoor 曾說:「在維蘇威火山與但丁地獄的隱喻下,我嘗試探索進入地底的真正意義。」

Monte Sant’Angelo 地鐵站的落成,乘載著二十多年來的心血與實驗結晶,讓地鐵站不僅是一個交通節點,也同時承載了那不勒斯的文化復興計畫,形塑關於城市記憶的寓言,藉此喚起人們對歷史與未來的想像。當基礎建設融合了藝術型態,城市的日常也因而昇華,神話故事與建築之間產生了詩意的共鳴,在那不勒斯,地鐵不再只是進出的通道,也是通往神話與美學深淵的出入口。

 

Anish Kapoor 更多作品 | 官網 | Instagram


 

撰文|曉陽
VIA|Anish Kap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