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醫院建築的範疇中,「宿舍」往往被視為附屬機能,少有機會成為設計的焦點。然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新落成的員工宿舍卻打破了這項慣例。
這座由 JJP Architects 潘冀聯合建築師團隊:在臺灣深耕逾40年的建築大師潘冀操刀設計,集合了建築美學、實用功能與人文關懷的新宿舍,不只是空間的呈現,更是一段從挑戰到成就的設計旅程。





基地的限制,成就設計的初衷
最初基地十分受限,狹小不規則的地形、凌亂的環境、老舊工業設施與車道。這樣的場域乍看之下並不具備孕育美學的條件,設計團隊最終建議拆除重建,這個決策無疑增加了難度與成本,但也為和信醫院宿舍注入了真正的建築價值——從零開始,重新思考居所的意義。
建築師團隊透過精密的日照模擬,不斷調整量體與開窗方向,讓陽光能以最宜人的角度灑入每一個房間,從建築的輪廓到光線的流動,用心設計每一處細節。凹型窗的導入,更是和信醫院宿舍的靈魂。它不只是外觀的立面語彙,也是經過計算的光影裝置:柔化直射光,延展室內視野,並在建築表面創造層次與韻律感,讓宿舍脫離單調乏味的印象,轉化為細膩而溫和的美學體驗。



在細節中實踐永續
建築師團隊的巧思不僅於此,建築本身還承載著對環境的責任。屋頂設置雨水回收系統,將自然資源納入循環,灌溉植栽並降低耗水量。中央空調則採用恆溫穩定運行模式,避免頻繁啟停帶來的能源浪費,在舒適與節能之間取得平衡。
量體的尺度亦展現對城市肌理的回應:高處呼應醫院主建築的規模;低處則與周邊住宅街廓相融,使宿舍自然嵌入環境,而非突兀的異質物。這種「和諧融入」正是建築與都市關係中妙到好處的包容與細膩。


來自天堂的角落
從最初被視為受限基地,到最終成為員工口中的「天堂角落」,和信醫院宿舍傳遞的是一種關懷、一種態度,是建築師團隊、和信醫院上下,對同仁的初心與對環境的尊重。從受限的基地到療癒的棲所,和信醫院宿舍展現了建築在醫療場域中更深層的力量——承載著對美好未來的期許與實踐,營造一個讓同仁們安居、樂業,身心都能自在歸屬的家。


Via/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延伸閱讀|為療癒而生的建築:從空氣到光線都是溫柔的處方
延伸閱讀|孩子不再怕看病 英國明亮多彩的兒童醫院
延伸閱讀|隈研吾、原研哉大師聯手 對婦嬰友善的醫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