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藤本壯介首次大型個展:八大展區全攻略!

imgi_28_sou-fujimoto_sub_014

藤本壯介,近年備受矚目的日本建築師,在2025年大阪世博會中,打造了最具代表性與話題性的世界最大木造建築—大屋根。今年7月於日本東京森美術館,正舉行首次大型個展《藤本壯介的建築:原初・未來・森林》(The Architecture of Sou Fujimoto: Primordial Future Forest),展覽藉由八大主題,全面性的呈現他近三十年來的建築旅程與核心理念,內容涵蓋早期作品至仍在進行中的計畫,聚焦於他的設計特色和哲學。

大阪世博會世界最大木造建築—大屋根©Expo 2025 Osaka

創新概念建築展,沉浸式體驗「藤本壯介」設計魅力

展覽除設計圖面、縮尺模型、攝影記錄等傳統展示手法,另設有多樣性的體驗展示,包含裝置藝術、大型裝置、互動投影、玩偶劇場裝置等,透過森美術館「當代藝術館」的角度重新詮釋建築展,提升視覺與聽覺的感官體驗,讓觀眾能沉浸式感受藤本壯介作品的空間魅力。

預計2025年完工的「明治公園」 © 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蛇形藝廊展亭,2013 ©︎Iwan Baan

從森林思考建築,在原初望向未來

展覽主題「原初」、「未來」、「森林」,概念源於藤本壯介的人生背景與建築哲學。藤本壯介成長於北海道旭川旁的小鎮,鎮上有片雜木林,對他來說,森林從小就是實際的空間經驗,而非抽象概念,即便後來到了東京這樣的大城市中,建築錯落交雜、多元複雜的城市面貌,也讓他覺得東京宛如一座人工森林。同時他也受到《從混沌中誕生秩序》此書中提到的一段話影響:「 在混沌之中,自然總會生成一種溫和的秩序。」樹木雖然種類與分布看似隨機,卻在彼此距離、地形氣候等要素中自成秩序。

種種的人生體驗和感受,「森林」也成為他思考建築時的起點。建築雖是在打造未來,但一直以來人類文明與建築從未分離,因此建構未來時,還是得先從「原初」開始,始能望向「未來」。

「瀨戶之森之家」 2013 廣島郡 ©︎Iwan Baan

八大主題區亮點滿滿,大阪世博「大屋根」完整呈現

1.思想之森(Forest of Thoughts)

此大型裝置佔地超過300平方公尺,展示藤本壯介橫跨生涯的逾100項計畫,從早期作品到目前規劃中的項目,甚至未建成的設計或思考過程片段也都具象化為模型,將模型或擺放、或懸吊,觀眾必須穿梭其中,如同迷走於一座由建築思維構築的森林。

「思想之森」以模型、藍圖和物品等呈現出建築森林的意象 ©Neoplus Sixten Inc.

2.軌跡之森:年表(Forest of Tracks – Chronology

此區以時間軸方式回顧藤本自1994年東京大學畢業以來的96件設計案(包含進行中的計畫)。年表亦收錄同一時期日本與世界各地的重要建築及社會事件,以提供其建築脈絡的歷史背景。此外也展出藤本語錄、建築攝影投影幻燈片與訪談影片,展現他不斷轉變的創作重心與思考。

由建築歷史學家倉方俊介繪製,以藤本 1994 年大學畢業為起點,至2030年的計畫 ©Neoplus Sixten Inc.

3.間之書廊(Book Lounge of Awai)

這座以「間(あわい,意指介於兩者之間的曖昧空間)」為概念的書籍休憩區,設於一處可望見窗外風景的展覽室中。精選出40本書籍,分別安置於一張張座椅上。每張椅子上都散落著取自該書的片段語句。觀眾可以選擇沉浸於閱讀之中,或只是坐下休息,一邊凝望藤本所形容為「如森林般」的都市景觀。這個空間正是「閱讀/不閱讀」之間的那片模糊地帶,一處可感受、可思考的「間」。

由建築作品中汲取靈感,依據五大主題——「森林、自然與都市」、「混沌與秩序」、「大地的記憶」、「交疊的聲音」、「未完成的風景」精選出40本書籍 ©Neoplus Sixten Inc.

4.動態之森(The Animated Forest)

本展區以動畫投影的方式,呈現使用者與居民在建築中的活動軌跡,聚焦於「人」的動態而非建築本體。

展出五個專案,包括法國BEM大學學習中心、日本T House、日本UNIQLO PARK ©Neoplus Sixten Inc.

5.開放之環(Open Circle)

以大阪世覽會象徵性建築—世界最大木構建築「大屋根」(Grand Ring)為核心,展示其部分1:5模型(高達四公尺)。展區並呈現了設計構想草圖、工地紀錄攝影、模擬傳統「貫構法」柱梁榫接構造的樣品、藤本訪談影片,本區聚焦於「開放圓環」的概念—既有向心,也有擴散,其對藤本而言象徵能超越分裂的連結力量。展區同時展出《匈牙利音樂之家》等十二個反映同樣精神的建築模型。

「2025大阪世博會大屋根」模型(展覽場景概念)© 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展示大阪世覽會大屋根及展場的整體設計、場景 ©Neoplus Sixten Inc.

6.毛絨玩具建築對談(Stuffed Architecture Talks)

九座藤本建築作品(如《白之樹》與《太宰府天滿宮臨時殿堂》)以毛絨玩具角色呈現,賦予它們不同個性(如活潑外向、安靜內斂),彼此展開幽默對話,分享彼此的建築特色與誕生背景,讓觀者以輕鬆方式理解作品概念與脈絡。展區亦展示大量藤本手繪草圖。

擬人化的建築玩偶們,透過玩偶的對話認識建築特色 ©Neoplus Sixten Inc.

7.一座森林/多座森林(A Forest / Many Forests)

展出2024年競圖勝出、預計2031年完工的「仙台市音樂廳與震災紀念綜合館」設計案,包含1:15大型懸吊模型、多組研究模型與設計草圖等,展示建築結構之美與「多樣性與統一性共存」概念。

仙台市音樂廳與震災紀念綜合館(預計 2031 年完工)© 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天花板上懸掛著一個 1:15 比例的提案大型模型 ©Neoplus Sixten Inc.

8.未來之森/原初之森:共鳴城市2025(Forest of Future, Forest of Primordial – Resonant City 2025)

本區為藤本與資料科學家宮田宏明對未來都市的想像,架構於東京灣上的立體城市,由一座約500公尺高大小不一的球體組成,每顆球內部包含住宅、學校、辦公空間等。這些球狀建築彼此相連,沒有絕對中心,像森林般互相交織。

未來在科技進展下,都市中的交通模式不僅只是走路或汽機車,也許很快就互有飛行的選擇,藤本於是開始思考,如果跳脫平面、突破地面網格與立體堆疊,我們是否能打造真正多元與彈性的未來城市?因而誕生了「共鳴城市2025」的方案構想。

“圓形與球體對我而言,是思考「多樣性與連結性」的建築解法。”

“球體則提供了一種可能:不同大小、不同方向自由串連、可跳接、可開放、可分散卻又統合。”

20台3D列印機製作而成的球體未來城市模型 ©Neoplus Sixten Inc.

資料來源/森美術館


■ 藤本壯介|簡介

PHOTO BY MIE MORIMOTO
藤本壯介,1971年生於日本北海道。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於2000年創立「Sou Fujimoto Architects(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他於2014年贏得法國蒙彼利埃「第二座臨時建築」國際競圖首獎,建成作品即為《白之樹》(L’Arbre Blanc)。2015年、2017年、2018年亦陸續於歐洲各國取得多項國際競圖首獎。

在日本,藤本被任命為202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大阪‧關西世博)」的會場總體設計製作人。2024年,他亦被選為「仙台國際中心站北側地區整體開發案」的建築設計者(預計2031年完工)。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
•《匈牙利音樂之家》(2021,布達佩斯)
•《石卷文化交流中心》(2021,日本宮城)
•《白井屋飯店》(2020,日本群馬)
•《白之樹集合住宅》(2019,法國蒙彼利埃)
•《蛇形畫廊臨時展亭》(2013,倫敦)
•《House NA》(2011,東京)
•《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館與圖書館》(2010,東京)
•《House N》(2008,日本大分)
以及其他眾多國內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