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荷Andy Warhol對「影子」系列作品曾說過:「當我觀察事物時,我總是看到它們所占據的空間。我總是希望空間能夠恢復、重現」。
2016年年底,明馳照明設計團隊甫結束與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合作一場為普普藝術大師 安迪沃荷大師:「影子」系列名作的大展,全權負責燈光照明設計與規劃,MLD 光‧實驗室主持人吳國綱針對此次展出的內容及燈光設計上,做出詳細的說明。
初始─如何用「光」表現出影子呢?
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白色背景為主的展覽空間中,MLD 光‧實驗室主持人吳國綱強調在燈光及照明設計上,必須先深入了解「普普藝術教父」安迪‧沃荷 (Andy Warhol)大師的作品所展現的特殊性及其主題,以及在他國展覽呈現的形式及擺放方式,並與安迪‧沃荷基金會的燈光師討論佈燈方式。基金會表示安迪沃荷的展覽,主要基本的要素是:「牆上的光只精準切在作品上;中間走道位置,以3-5個圓形為主的光圈間隔的排列,作為視覺引導。」
設計之初,明馳照明設計團隊在掌握所有作品展覽資料之後,以「眼睛在直視物品焦距之下的餘光殘影是甚麼?」為設計主題,而以非照物與被照物的光跟影變化,將102幅巨大連幅作品,透過光的引導與設計,相繼轉述著當眼睛看到物品後的餘光感受。
過程─以四層光,還原大師作品原色!
安迪‧沃荷基金會燈光師希望保有一貫展出的要素,在走道要有圓形的光圈間隔的排列。但此次展覽空間地板使用深灰色地毯,由於地毯會吸光,需要很強的光才能呈現光圈,如此地板光會強過作品光。經實際測試後說服基金會燈光師採用明馳照明設計團隊的作法。
明馳照明設計團隊在光的設計上,將主要光線歸咎、著重於畫作本身及對於牆面的折射效果,在不影響空間明亮度的前提之下,不將光直接投射於地板上。於燈光設計基礎,係按照安迪‧沃荷1~102幅的作品排列,採用偏角度暖白光的洗牆燈,讓所有的平均照度低於 50lux,讓畫作與背景擁有共同的亮度,(第一層的光不是用來反射而是做出底光效果)。關鍵點在於當外部光線進來,光可以呈現出紮實感!
第二層的光則是打在作品本身,一幅作品搭配一個切光燈,讓光準確對準作品的大小、展現重點光。接著,依其顏色去調整照度,讓視覺的輝度上看不出落差;第三層光以暖色光加不同的濾鏡來濾光,讓顏色還原至畫作的原色。第四層光,在暗色位置特別切出來補光,讓混色的作品在視覺上仍維持一致的輝度。
即使設計的光還原(RA)值很高,但每處光的設計均需視作品的色料顏色進行微調,這就考驗著明馳照明設計團隊對於燈光的精準控制功力。最後是收影子,將因補光所產生的副光圈及作品厚度所產生的影子,用切光的方式將影子整齊地切出一條線,達到視覺的平行對焦。
看似簡單的空間視覺,背後精細的照明規劃計算超乎大家想像,要完整欣賞大師作品之前,有著明馳照明團隊跨越層層挑戰後展現的精采工法!
挑戰1.
但,當大面積用洗牆燈在白色牆面上,首先會顯現油漆的刷痕痕跡,予人留下難堪的視覺印象;在無法避免刷痕問題的情況下,燈光手法上採用横向濾鏡去收這個牆面瑕疵,破壞直線條。
挑戰2.
再來的挑戰莫過於展出的燈具,皆是美術館內現成燈具,沒有選擇性,每一支燈的色溫、角度、年限、壽命、產地都不盡相同;設計上透過不同濾鏡,經過非常縝密的計算,調整光線,讓光束一致。在光的設計、照明的呈現上,是空間、環境與作品本身色調、色溫的平均值;再與不同的人的視覺與之接觸後,感受上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在整體光線調整、設計完後,需要進行感受上的光照度調整。
挑戰3.
最後,因為作品不僅大幅且色料具反射效果,所以明馳照明設計團隊在布局光源之後,還需消除作品本身造成的反射點,以至於在展覽過程中,每幅作品上不僅看不到反射的點,光線的分布還令視覺舒適、愉悅,同時眼光或持續停留於作品上,忘卻空間本來的形式。
主持人吳國綱強調,從開始進場佈展到結束,約莫花費一週的時間;但在細節的琢磨、討論及設想的過程,前後約莫近一個月,透過空間、燈具、材料上的調整,完成此次展覽的燈光設計,如此對於藝術品及策展所要表現的價值,才會存在!即使運用在空間設計中的住宅甚或商業形式,並非只是單獨的光所能做到的,或是光線折射至物品上就可以完成的,他其實有很多細節存在,可能呈現於後,只有10%,但是準備工作就要花費90%的時間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