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設計

2023 普立茲克 建築獎得主 David Chipperfield

1678269547884

2023普立茲克 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國際公認的建築界最高榮譽,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建築獎項之一,素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的美譽。本獎於 1979 年由傑·普立茲克(Jay Pritzker)和妻子辛蒂設立,由普立茲克家族(Pritzker family)資助,每年一度由凱悅基金會頒發,用以表彰「在世建築師,其建築作品展現了其天賦、遠見與奉獻等特質的交融,並透過建築藝術,立下對人道與建築環境延續且意義重大的貢獻」。

2023 年 3 月 7 日晚間 11 點,由城市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活動家 戴衛·艾倫·奇普菲爾德爵士 David Chipperfield 榮獲了 2023 年度普立茲克建築獎,是有史以來第 52 位獲獎者。他目前居住在倫敦,並在柏林、米蘭、上海和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開設辦事處。而獎頒獎典禮,則將於今年 5 月在希臘雅典舉行。

戴衛·艾倫·奇普菲爾德爵士, 照片由 Tom Welsh 提供

「設計不是用顏色和形狀來堆砌,而是要發展出一系列兼備嚴格性和結果的問題和想法。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選擇哪條路徑已經不重要了——只要你堅持走下去,並且在過程中取得成果。」

David Chipperfield 是一位多產的建築師,設計風格微妙而有力,低調而優雅,以「惜墨如金」的筆觸表達對歷史和文化的敬畏、對現存建築和自然環境的尊重。他的早期職業生涯始於倫敦斯隆街,為三宅一生的門店做室內裝潢設計,後來在日本從事建築工作。

透過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現代設計,無論是新建,還是翻新和修復的建築,他對建築的功能性和易用性進行了重新構想,並籍此應對氣候危機、改善社會關係並振興城市的發展。豬名川陵園禮堂和訪客中心, 照片由Keiko Sasaoka 提供

「獲得這一殊榮,能與那些曾經為建築領域帶來無數靈感的歷屆獲獎者們列在一起,我的激動之情難以言表。」David Chipperfield 表示:「我把此次獲獎視作一種鼓勵,將繼續關注建築的本質和意義,更加重視建築師在應對當下氣候變化和社會不平等方面的挑戰中能做出的貢獻。

我們深知,身為建築師所需扮演的顯著角色,不僅要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更要去創造一個公平的、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我們必須超越這一挑戰,並幫助和啟發下一代,讓他們有遠見和勇氣來擔當責任。」

豬名川陵園禮堂和訪客中心, 照片由Keiko Sasaoka 提供

他的建築職業生涯橫亙 40 多年,所完成的 100 多個作品紛繁多樣,涵蓋了市政、文化、學術建築領域還包括各類住宅和城市總體規劃等,遍及亞洲、歐洲和北美。

Photo Credit: David Chipperfield

消除多餘,回歸本質

2023 年度評審辭中提到:「在公共領域,他致力於呈現和定義低調但充滿變革的市政面貌——即使是私人委託,其風格精簡,規避畫蛇添足、遠離潮流時尚,一切都在向當代社會傳遞出最切題的訊息。

將淬煉出的設計方案以深思熟慮的方式付諸實施。他不僅消除了多餘的東西,更創建物質和文化上都可持久的建築的第一步。

David Chipperfield 充分考慮了建築對環境和歷史的永久性影響,接納現有的一切,在與時間和地點的對話中進行設計和介入,並採用和更新每個地點的當地建築語言。

詹姆斯·西蒙美術館, 照片由Ute Zscharnt 為戴衛·奇普菲爾德建築事務所提供

詹姆斯·西蒙美術館(德國柏林,2018年)位於 Kupfergraben 運河沿線的一個狹長島嶼上,過作為博物館島入口的宮殿橋與河岸連接。

宏大卻低調的柱廊令人嘆為觀止,將一個露台、一個寬敞的樓梯和許多開放空間圍攏起來,可以讓充足的光線射入寬闊的建築入口。

其設計讓人們視野開闊,能夠由內至外觀賞到更豐富的景色,甚至看到相鄰的建築和周圍的城市景觀。

詹姆斯·西蒙美術館, 照片由Simon Menges 提供
詹姆斯·西蒙美術館, 照片由Simon Menges 提供
詹姆斯·西蒙美術館, 照片由Simon Menges 提供
詹姆斯·西蒙美術館, 照片由Simon Menges 提供

河流與賽艇博物館, 照片由Richard Bryant / Arcaid 提供

城市是歷史的記載|不完全翻新、取代,而是著眼於原有的設計和結構

在翻新工程中,他精準的設計中充滿了他對歷史敏銳的見解,他始終著眼於挽救原有的設計和結構,而不是完全用現代建築取代。奇普菲爾德感慨道:「作為一名建築師,在某種程度上我是建築意義、記憶和遺產的守護者。城市是歷史的記載,而建築通過歲月的洗禮也會變成歷史記錄。

城市是動態的,它們不會在原地靜止,而是不斷地演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拆除了一些建築,並用其它建築取代它們。因為人們選擇維護自身利益,因此『只保護最好的建築』的觀念是不夠的,對那些能夠反映城市演變豐富性的特點和特質,還需要考慮對它們進行保護。」

柏林新博物館, 照片由 SMB/Ute Zscharnt 為戴衛·奇普菲爾德建築事務所提供

柏林新博物館(德國柏林,2009年)始建於十九世紀中期,在二戰期間被摧毀並荒廢,奇普菲爾德在修復過程中展現出他對保存和重建、增建 兩者之間的審慎辨析。

這是一場新與舊的對話,過去的建築被放到顯著的位置,從而營造出充滿現代性的場景,例如:一個全新的、非常醒目的主樓梯,兩側的牆壁上顯現出原有壁畫和舊材新用的手法,甚至還帶有被戰爭破壞的痕跡。寬闊的室外空間成為所有人的交流場所。

柏林新博物館, 照片由Ute Zscharnt 為戴衛·奇普菲爾德建築事務所提供
柏林新博物館, 照片由Ute Zscharnt 為戴衛·奇普菲爾德建築事務所提供
柏林新博物館, 照片由 Joerg von Bruchhausen 為戴衛·奇普菲爾德建築事務所提供
柏林新博物館, 照片由 SMB/Ute Zscharnt 為戴衛·奇普菲爾德建築事務所提供

評委會主席、2016 年普利茲克獎得主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表示:「當前,許多建築師都將客戶委託視為擴展其自身作品集的機會,而他卻用精心挑選的技能、精準的工藝來應對每一個項目。有時需要一種張揚而具有紀念意義的手法,有時又需要他除去風格,不留下自己的痕跡。

但是,他的建築將始終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他的終極目標是為造福更多人,不追隨潮流反而讓他的作品得以永存。

舊行政官邸大樓(意大利威尼斯,2022年)的歷史可追溯到 16 世紀,他對這座位於市中心的建築的修復和再造重新界定了它的市政功能,首次對公眾開放。他堅持建築和工藝水乳交融的理念,透過自己的工作流程昇華了兩者間的關係。

舊行政官邸大樓, 照片由Alessandra Chemollo 提供
舊行政官邸大樓, 照片由Alessandra Chemollo 提供
舊行政官邸大樓, 照片由Alessandra Chemollo 提供
舊行政官邸大樓, 照片由Richard Davies 提供
舊行政官邸大樓, 照片由Alessandra Chemollo 提供
舊行政官邸大樓, 照片由Alberto Parise 提供

他的每一個作品都成為服務社會的公共事業,例如當初主要作為參賽隊伍和讚助商臨時接待場所的美洲杯大樓(西班牙瓦倫西亞,2006 年)。

建築室外空間比室內空間更大,懸挑的觀景台十分寬敞,分佈在每個錯落有致的平台周邊,有些觀景台的進深可達 15 公尺。奇普菲爾德利用二層的零售商店和無障礙平台為公眾設置了一個活動場所,在那裡可以縱覽運河和城市的美景。透過這一層的一個坡道可直通場地正北側的公園。

美洲杯帆船賽大樓’Veles e Vents,’ 照片由Christian Richters 提供

2022 年,他對莫蘭綜合體(法國巴黎)進行了翻新和擴建,涵蓋了高檔住宅和經濟適用房、零售和餐廳場所、酒店和青年旅社、裝置藝術空間和城市屋頂花園,為社區重新註入了活力。

沿著原有建築的底部設置一系列承重拱廊,將新建體量托起,從而創造出獨特的聚集空間,吸引人們進入或者穿越這段從莫蘭大道通向塞納河畔的全新視覺通道。

莫蘭綜合體, 照片由Simon Menges 提供
莫蘭綜合體, 照片由Simon Menges 提供

無論是公共還是私人建築,他的作品都為社會賦予了共存和交流的機會,既促進了人們的社會歸屬感又保護了個體獨特性。

愛茉莉太平洋總部, 照片由Noshe 提供

愛茉莉太平洋總部(韓國首爾,2017年)就實現了個體與集體、私人與公共、工作與休憩的和諧統一。玻璃幕牆上的垂直鋁板提供遮陽功能,幫助調節溫度和自然通風,並呈現一種半透明感,促進了建築的使用者、周邊和觀察者之間的和諧關係。

公共中庭、博物館、圖書館、禮堂和餐廳等公共設施使得辦公空間得到平衡。中央庭院可讓視野延伸至附近的建築,而多個空中花園則進一步促使了社區內部與外部元素的互動。

愛茉莉太平洋總部, 照片由Noshe 提供
愛茉莉太平洋總部, 照片由Noshe 提供
愛茉莉太平洋總部, 照片由Noshe 提供

位於北攝山脈的豬名川陵園禮堂和遊客中心(日本兵庫,2017年),在這裡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相互融合,兼具獨處和聚會的場所,既可覓得平靜,也可參訪探尋。

這些相互聯繫的元素,在擁有紅色泥土般質感的整體建築中得到了體現,室內外的樓梯和小徑順應地勢,營造出連綿不斷的空間體驗,隱蔽的無教派禮堂和遊客中心彼此呈對角線排列。

豬名川陵園禮堂和訪客中心, 照片由Keiko Sasaoka 提供

2023 年度評審辭中寫道:「在不同的城市中,我們沒有看到任何一座一眼就能辨別出來的 David Chipperfield 建築,而是看到了針對每種不同情境而設計的建築。儘管他的每座建築都彰顯著自己的存在,同時又能與周邊社區建立新的聯繫。

他的建築語言既遵從基本設計原則,又能靈活地適應本地文化,實現了真正的平衡……David Chipperfield 的作品將歐洲古典主義、英國文化的複雜性,乃至日本的精緻風格融為一體,是文化多樣性的結晶。」

當大眾實際一覽 David Chipperfield 的作品時,人們腦海中浮現出的特質之一往往就是經典,這是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特質。經典不在於風格,而在於對建築行為和藝術責任的忠誠,堅固、實用和美觀。David Chipperfield 並沒有著眼於創造標誌性的、孤芳自賞的建築表達,而是交替運用內斂和大膽,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詮釋著建築的角色。

David Chipperfield 的願景,早已不僅是把單個建築融入其所在地點和文化,而是拓展到對地點和文化更廣泛的定義和理解。

近年來,David Chipperfield 履行這一職責的形式不再拘泥於建築,而是將他有關空間和環境的專業知識用來規劃和保護他的第二故鄉——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地區的景觀。在這裡,他設立的 RIA 基金會希望能為保護這個地區相互交織的景觀、土地傳統以及農業和生態出謀劃策,在未來幾十年間幫助保護和拓展生態系統,以應對所面臨的氣候變化挑戰。

鑑於 David Chipperfield 在其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嚴謹正直和切中肯綮,已經超越了建築學領域的範疇,彰顯了其對於社會改良和環境改善的執著精神,評審團也將 2023 年普立茲克獎授予他。

延伸閱讀|2022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弗朗西斯.凱雷( Francis Kéré )由非洲風土建構未來城市


Source|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