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北美館《供霧所》 在霧裡與陌生的你相遇

《供霧所》與霧。Mist Encounter, With Mist

炎炎夏日就來美術館避暑,感受霧氣瀰漫之美吧!今年5月,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設立一座臨時建築《供霧所》,當白霧慢慢從建築飄散而出,置身其中的觀者,在逐漸濃烈的水霧裡,身影彷彿消失不見,就像走入迷幻森林般。

供霧所

2017第四屆X-site計畫《供霧所》。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為了探索建築與藝術美學的關聯,北美館連續四年舉辦X-Site徵件計畫,2017年更以「關於工務所的行動研究(In Progress)」為命題,選出一座臨時建築裝置。而《供霧所》(Mist Encounter)是今年獲得首獎的作品,由「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團隊設計,在37組參與角逐的團隊中脫穎而出。

工務所是臨時搭建的建築,作為工地師傅平常用餐休息的地方,所使用的建材與功能簡單,沒有太多美學價值,脫離不了被拆除的命運。但「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試圖翻轉大家對工務所的想像,強調工程美學與美學經濟,藉由最簡單的工地媒材創作如藝術品般的《供霧所》。

今年獲得X-Site首獎的作品《供霧所》。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供霧所》以常見的工地媒材建造。圖/邱家琳攝。

《供霧所》外觀為一個回字型建築物,建築主體與地板使用鷹架與木棧板等常見的工地媒材,白色織網組成的錐體則環繞四周,成為輕柔通透的隔間,霧錐裡擺放著各類植栽。同時,內部也搭配不定時噴灑的水霧裝置,層層疊疊的織網成了霧的容器,時而清晰可見,時而隱蔽模糊視線。

在霧氣瀰漫環繞下,《供霧所》與北美館建築形成互通又互異的空間連結,營造夏日戶外廣場如夢似幻的「微氣候」藝術事件。身處白霧之中的觀者,在裡頭與陌生人相遇,欣賞光影變化,抬頭仰望與植物一同呼吸,用身體感受探索空間,甚至開始思索人生意義。

霧錐裡擺放著各類植栽。圖/邱家琳攝。

在霧氣之中,與陌生人相遇。圖/邱家琳攝。

「《供霧所》溫濕度調節的功能,也呼應北美館今年9月即將啟動的空調修繕工程。」北美館館長林平說明,美術館控制溫度是為了保護畫作,降低損壞風險,但觀者可能會覺得太冷,而「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也意識到人們對環境溫度的觀察,便興起以霧氣與民眾身體、館舍建築進行交流的念頭。

開幕記者會當晚,由臺灣知名的布拉瑞揚舞團表演舞碼《漂亮漂亮》。圖/邱家琳攝。

北美館館長、2017第4屆X-site計畫評審委員與《供霧所》設計團隊「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等人合影。圖/邱家琳攝。

2017第四屆X-site計畫:供霧所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展覽時間:5月20日至7月30日,週二至週日09:30~17:30,週六至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