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2020台灣光環境獎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與環境共好理念獲頒評審團特別獎

河樂廣場照片請標註由MVRDV及都市里人提供-1

邁入第三屆的 2020台灣光環境獎 於日前在雲門劇場舉辦頒獎典禮,七件年度決選入圍作品,最後由「大溪歷史光廊道」、「河樂廣場」、「總統府」與「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四件作品膺獲2020台灣光環境獎殊榮;其中,「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以無藍害類燭光OLED燈降低生態衝擊、實踐環境永續,獲評審團特別獎肯定。

2020台灣光環境獎
「大溪歷史光廊道」創造人文與自然共享之光環境。

姚政仲:台灣有夜市食肆,也能優雅漫步於城夜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亦是台灣知名建築師暨設計教育學者,他在致詞時表示,這十年來台灣光環境在公部門與民間合力推動下,共同為尋找台灣最美的光而努力,他冀盼台灣夜晚給予人的印象不再僅有夜市,還能優雅地漫步於光影澹雅的街頭。

2020台灣光環境獎
「河樂廣場」以簡約精準的照明,照亮場域的豐富地貌。

他尤其肯定「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當都會中的公園、鬧衢慣以張燈結綵的穠飾照明來呈現,司馬庫斯部落卻早意識到,照明必須用最少光害,藉以維繫與自然生態之平衡。最後,姚政仲並期許為藝術和設計所生的燈光裝置,應從發軔之時就將循環再利用併入整體規劃,讓光所象徵的文明意象,變得真正文明。

2020台灣光環境獎
「河樂廣場」之照明以減法美學為原則。

周鍊:台灣燈光設計,已然跳脫純然視覺效應

擔任本屆評審團主席的國際照明大師周鍊,則以視訊傳遞他對本次作品的看法與鼓勵。他表示2020年得獎作品已跳脫光的視覺效應,轉而關注光如何促進人們與環境的互動,而審酌過程亦將軸心置於室外光環境對自然生態、社區生活方式以及個人感知所造成的影響,也證實參賽者已邁向光在功能性以外的思考維度;至於室內照明,則始而觀照微環境。

2020台灣光環境獎
進入決選的「心靈的母親-新港媽祖」雖未獲獎,但精準光學應用仍值得肯定。

周鍊先生並提及未獲獎的「心靈的母親-新港媽祖」,除了肯定其技術研發不遺餘力,反映在精準光學應用和產品功效,然而均勻照明卻未能勾摹廟宇結構的層次感殊為遺憾,期待日後能提升視覺與環境的空間深度感,並從視覺感官達到人文層次;至於「汀甫圳通學巷」則在景觀改造上貢獻諸多心力,並在積極溝通下成就良善的綠蔭美徑,唯此作光所扮演之角色略顯不足,並期勉能有更妥善精準的照明規劃。

2020台灣光環境獎
「汀甫圳通學巷」則在景觀改造上貢獻諸多心力,但光線演繹稍有不足殊為遺憾。

大溪歷史光廊道:用光輕撫歷史意蘊與生活感度

「大溪歷史光廊道」為一條歷史文化廊道,由壹號館、公會堂、蔣公行館、武德殿等歷史建築群所組成。月河燈光設計團隊透過燈光凸顯建築山牆、屋脊等細節之美,以室內泛光手法,營造出屋內人與文化的溫度,運用親切、生活感的光環境,展現在地的人文底蘊;並透過減光及低尺度等設計,呼應動植物的作息,不影響自然星空。

2020台灣光環境獎
「大溪歷史光廊道」與周邊環境形成和諧的氛圍。

透過光將歷史建築與自然環境,融合為人與自然共存的空間。評審團指出,「大溪歷史光廊道」對建物及廊道街廓的照明改造,對周邊環境具正面影響,是一個人文與自然共享的光環境案例。

2020台灣光環境獎
適切的光影表現,讓場域更具可親性。

河樂廣場:收斂燈光,精確勾摹豐富空間形貌

老舊空間新生的「河樂廣場」,照明設計師洪立涵則是挑戰以最精簡的燈具形式,呈現豐富多變的空間樣貌;從廣場的上層到下層,分別以扶手燈光、投射燈、香菇狀矮燈及太陽能燈,巧妙自然地畫出廣場的基地範圍,以及人造潟湖有機曲線的多變空間。

2020台灣光環境獎
「河樂廣場」以點、線、面、塊的佈局,帶給老舊空間重生的新樣貌

評審團認為,河樂廣場在跨國合作中,結合各方觀點,成功地打造出都市中難能可貴的親水廣場,著重點、線、面、塊佈局的照明設計規劃,更帶給具歷史感的空間重生的新樣貌。

2020台灣光環境獎
運用燈光結合扶手,自然地界定廣場基地範圍。

總統府:古蹟建築的當代氣象

1999年即有建築照明規劃的「總統府」,因歷時久遠幾乎無備品可供應維修,傳統燈具亦不符合當今節能觀念,去年展開新照明計劃。照明設計師陳宇晃表示,總統府照明有來自古蹟建築的諸多限制,新裝設燈具必須在原有位置上賦予新風貌,但亦無斲損總統府照明設計應具的高規格思考。

2020台灣光環境獎
在原燈具位置固定的限制下,重新賦予建築夜間的新風貌。

除了總統府建築外,也將景福門、凱道周圍的光環境納入,調整彼此間的亮度比重,使博愛特區街廓的亮度更趨協調。而加入智能的調光系統,以天文時鐘操作,使總統府的燈光隨自然天色而變換場景,有更多層次的表情,對照白天的民主精神形象,夜間則如燈塔般給予安定的力量,周延而細膩的設計,使總統府脫穎而出獲獎。

2020台灣光環境獎
整體照明規劃良好,燈光呼應天色變化,與自然作息同步。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與天井依存的詩意光影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位於一棟老宅改建的商業空間中,業主拆除原本為獲得更多空間卻遮蔽了建物特色的裝潢結構,使老宅的天井重見天日,整棟建築物以天井貫穿,藝術家高德亮則依循天井,設計一座動力燈光的藝術裝置,回應建物的空間特色。

2020台灣光環境獎
光與建物空間自然交織,產生精彩對話。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巧妙地運用動力,透過自然光與燈光折射出斑斕的色彩,在空間中創造出流動而詩意的光影效果;而人置身其中,隨著步伐於不同樓層間穿梭,也與空間、光影產生互動與對話,形成獨特的感官體驗。評審團期待透過「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的優秀案例,為商業空間的光環境營造帶來更多思考與擴散。

2020台灣光環境獎
運用光之特性轉化為作品之色彩,並結合建物天井引入自然光線,創造不同視角之獨特感官。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生態OLED,儼如五葉松脂的溫潤火光

今年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部落長老優繞.依將表示,司馬庫斯部落的核心價值在於與大自然環境和平共生;部落曾經歷過沒有電力的時代,黑色部落時代以點燃五葉松脂作為夜間的光源,隨著電力及觀光發展,大型路燈的設置導致蝴蝶、鍬形蟲等昆蟲因趨光而大量死亡,美麗的星空也逐漸消失。

2020台灣光環境獎
與清大周卓煇教授團隊類燭光OLED燈之研發,最終達成生態友善之理想。
2020台灣光環境獎

以尊重生態環境的態度,運用天然朽木製作燈罩,師法大自然之美。

多年前部落先是自發性地撿拾天然朽木,製成適合當地環境尺寸及高度的路燈,以減少對生態的衝擊,但燈泡的光源仍會吸引昆蟲。後與清大周卓煇教授合作,周卓煇教授團隊研發的OLED燈,其光源如夕陽餘暉般美麗,使他們想起五葉松脂的記憶,取代傳統LED燈後,遂使部落的生態環境恢復平衡。

2020台灣光環境獎
周卓煇教授團隊研發的OLED燈為無藍害的擬燭光,彷彿過往部落祖輩燃燒五葉松脂作為照明的景象。

圖文提供/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