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跡德國,潮流膠帶藝術團隊 TAPE THAT 與瘋設計策展團隊,曾憑高雄輕軌《 微光流動 》榮獲美國謬思設計大獎,其他國際設計獎項更是拿到手軟。走跳國際藝術圈十多年,致力於推廣膠帶藝術的他們,如今已成為當代藝術界的收藏新寵。
最近,TAPE THAT 團隊中的 Stephan Meissner、Adrian Dittert、Nicolas Lawin 3 位藝術家受邀來台快閃,在時髦的百貨商場新光三越 Diamond Towers 攜手瘋設計策展團隊,現地創作「聚膠潮流|牆面藝術展」,非理性的膠帶錯視空間挑戰視覺神經,讓消費場域跟隨品牌理念突破傳統商業空間框架。
高端百貨場域「瘋」藝術導入,「跨齡層的藝術新零售空間」滿足各式生活體驗
2023 年台灣內需市場逐步復甦,社交活動回歸實體,多家新商場以差異化吸引消費者,百貨業績屢創新高,突顯策展活動對商場競爭力的關鍵作用。高端百貨不再只是購物空間,而是結合文化、展演與零售的多元場域,滿足多樣生活需求。
新光三越 Diamond Towers 定位為時髦社交中心,結合時尚與藝術,成為百貨業先驅。紅色燈光手扶梯通往二樓,即可感受膠帶藝術帶來的強烈視覺衝擊。膠帶藝術與玻璃牆的立體結構交織光影,營造出充滿生命力與潮流感的空間體驗。這場藝術體驗不僅增強消費者的情感連結,更成功吸引跨年齡層人群,延長停留時間,並提升購物可能性。
從好奇的消費者轉變為「藝術的共創者」|天光灑落的膠帶瀑布
二樓轉角迎面而來的第一幅作品,以空間感與動態視覺的結合迎接消費者,中間斜切的留白,讓人從手扶梯進入商場前,就抱著滿滿的窺探欲與期待。
錯落線條俯衝,上層亮色膠帶的聚焦,是藝術團隊 TAPE THAT 的隊長 Stephan Meissner 擅長的藝術語彙,彷彿天光灑入室內的膠帶瀑布,垂落至地面,再由藍色的海浪線條承接。不規則粗細線條,經藝術家精密計算顯得和諧舒展,翅膀般的三角構圖,展現歡迎姿態。
展覽開始的第一天,「流動的光面」一下便聚焦眼光,讓過往只是經過的消費者走得更近,駐足停留時間再拉長,增加消費機率。有些人甚至帶著好奇心向一旁工作人員詢問:「這些都是用膠帶完成的嗎?」伴隨驚嘆聲,藝術家 Stephan Meissner 也進一步介紹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過路人能以不同角度、借位或是任何自由的創意,化身詩意光面,成為藝術的共創者。
代表台灣的連綿山巒構築經典視覺|藝術創造出商業空間中的 social space
走進商場,另一側的兩幅作品則展現出魔法般的色彩美學,體現藝術家對色彩的敏銳掌控。中間作品的色塊運用,令人聯想到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抽象構成,巧妙結合了幾何形態與直線,從幾何圖樣中能感受太陽的熱情。
最左邊的創作,則用黑白衝撞出代表台灣精神的連綿山巒,冷暖色兩道彩虹,劃過右上方蜿蜒白色色塊,代表「蛇」/「小龍」。有趣的是,藝術家在畫面中藏著點睛筆——兩個符號,是爪子意象,也是藝術家多次造訪台灣,對台灣美麗自然的驚嘆!來自德國的潮男藝術團隊,學習台灣的吉祥話,祝福策展團隊瘋設計與新光三越 Diamond Towers 可以成為業內「龍」頭、業績長「虹」。
原本冷硬的商業氛圍,經藝術軟化,轉變為一個更具親和力,滿足新世代美好生活的時尚生活圈,也創造出跨齡層的打卡、話題效應。沉浸式藝術空間,與新光三越 Diamond Towers 的品牌調性相合——不只是一個販賣商品的地方,更化身提供藝術活動與年輕動能的 retail space、甚至是適合親子同遊 social space。
【延伸閱讀】一起吶喊吧!我們的青春|兩檔國際潮流、台灣藝術,中原文創園區釋放設計量能!
膠帶的跨界對話|再突破多元場域的適應性
TAPE THAT 團隊與我們分享,膠帶藝術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靈活性與即時性。從大面積的建築到細膩的小幅拼貼畫作,膠帶能快速變換形態,短時間為創作者提供即興發揮的樂趣。
因此在來台短短的快閃期間,三位藝術家也受建設公司邀請,利用膠帶創作城市紋理,並藉由協作共築公司願景,帶來一場結合科技與藝術的膠帶藝術工作坊。許多參與者表示,這場活動讓他們重新思考藝術如何改變日常,並激發出更多靈感與可能性。
膠帶藝術在商業空間的應用,展現強大的視覺衝擊力與多元適應性,為靜態空間注入真正的「生」與「活」。這次三位藝術家的創作,不僅重新定義高端百貨的空間美學,也為消費者帶來了一場沉浸於藝術世界的全新體驗,購物不再只是交易,而是一次感官與心靈的享受。
透過即興創作與空間對話,TAPE THAT 團隊成功打造出跨齡層的話題場域,成為激發靈感與探索創意的契機。這場膠帶藝術展覽為未來商業空間的可能性提供了全新思路,也讓人期待他們下一次突破界限的創作,將如何繼續挑戰視覺與空間的想像。
【 2025 Tape Art 聚膠潮流|牆面藝術展】
地點|新光三越 Diamond Towers 一館 2F 手扶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