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高田浩一 的向日葵之屋:農園地景裡,鑄鎔永續性意識與減碳美學

the-sunflower-house-carbon-positive-concept-koichi-takada-architects-designboom-600

日裔澳洲建築師 高田浩一 (Koichi Takada)曾就負碳排放(Carbon Negative)議題闡述其「形隨自然」建築觀,這項概念的實踐能經由他一手擘劃、位於義大利翁布里亞地區的單體建築計劃「向日葵之屋」(Sunflower House)來察覷。此量體從外觀到機能均擷取了向日葵飽滿的鮮黃色與趨光性,有趣的是,委託高田浩一為歐洲打造新時代環保建築的機構,正是國際知名媒體彭博新聞社旗下關注全球氣候變遷的彭博綠色(Bloomberg Green)。

高田浩一

新包浩斯運動:奠基於永續性與淨零碳排

一如百年前的包浩斯(Bauhaus)重塑了西方建築,目前歐盟正籲求並發起一場新歐洲包浩斯運動,藉此敦促歐盟國家群策群力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Net Zero)的總體目標。就在去年十月,歐盟總理烏爾蘇拉· 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拋擲一項「自體美學、融合設計以及永續性」的新氣候計劃,基於展望未來以及碳中和的美學遠景,因此彭博綠色邀請高田浩一在歐洲選定基地場址,為集團打造一座鑄鎔永續性意識與減碳設計的屋子。

高田浩一

「向日葵之屋」坐落於義大利翁布里亞地區,迤邐綿延的農園以及向日葵田那一股亮麗風韻,都成了此處名聞遐邇的特色;雖坐收如此豁達豫人的景觀優勢,唯近年來卻因氣候變遷之故,熱浪侵襲日益頻仍且持續加劇。為了遏阻人為建築對周邊生物多樣性的干擾,高田浩一把侵入行動收歙到最低,包括整個量體從地面層抬高,同時架設在花瓣狀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將依據感應器轉動,使得曝露於太陽光的面積最大化。

對此高田浩一談到,「人造結構需要大規模的基礎工程,不過自然界裡的向日葵卻能達到一個美妙平衡,說明了當地表干預越少,地球將有更多空間進行其他活動。」就趨光性的向日葵來看,它正是用莖將花體高高擎舉,並將花瓣能充分沐浴在日光中。有趣的是,義大利文中的向日葵“girasole”,意思正是「轉向太陽」。

高田浩一

「向日葵之屋」環狀結構圍繞著中央的「莖」旋轉以追蹤太陽,這種設計,讓移動中的碟盤狀光電板比起傳統靜態形式能多生產40%的電力,尚未使用的能源則可饋入電網或儲存在電池「種籽」,至於降雨則能透過集水設備,以利後續農業灌溉和浴廁沖水使用。像傘一般撐開、儼如向日葵花朵的屋頂太陽能版則替下方形成了翳蔽空間並能有助通風。此外,玻璃牆上的輔助旋轉機組則能保護建築量體免於太陽輻射。

高田浩一

「向日葵之屋」每一道樓層均為二到三房的公寓,且每幢建築都能蓋到三層樓高度,從四周花田擷取靈感的建築運用可擴張性,成功開闢出「氣候正效益」(climate positive)社區的可能模式,植物自我組織、鋸齒狀散開輪廓能避免棟距過度壅塞,並讓太陽能光電接受最多日照。

提及抵禦嚴峻氣候變遷的韌性建築,高田浩一表示,「當設計師與建築師從美學觀點來探討如何從自然界汲引靈感時,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更深刻地探討,設計不僅是打造出彷若自然的建築,也必須觀照如何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工作的社區、休閒遊憩的場所,以及人類有幸棲居的地球創造正向的環境轉變。」

高田浩一
高田浩一

圖文來源/Designboom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