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高技派建築巨擘 Nicholas Grimshaw 於 2025 年 9 月 14 日以 85 歲高齡辭世,他以結構美學為核心,將工程技術與空間結構相融,是將「高技派」(High-tech Architecture)結構表現主義推向建築史舞台的重要推手。
他專注於材料的選擇、嚴謹的內部結構元素和程序設計,創造出各種適應性強的建築,在他的設計之下建築宛如結構與功能展演的鉅作,為當代建築譜寫出一首跨越約半世紀的壯麗樂章。
工藝精神與未竟的探索
Nicholas Grimshaw 於1980年創立了格里姆肖事務所,他的建築理念透明且真誠,裸露的結構讓世人看見建築的筋骨與靈魂;不隨波逐流,將每一件作品都視為一次工程實驗與人文實踐,秉持著這種創造精神和對建築過程的承諾,開啟了長達40年的永續發展探索。
2002 年 Nicholas Grimshaw 因其對建築的貢獻而被授予爵位,於 2004 年至 2011 年擔任皇家藝術學院院長,2019 年時獲頒 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 RIBA 金獎,正是對其一生工藝精神與建築革新的肯定。他是一位極其慷慨的夢想家和合作者,一生都在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2022 年,他成立了格里姆肖基金會,支持 500 多名年輕人發展實用技能、自信和好奇心。
他的作品橫跨文化設施、交通樞紐到城市公共建築,每一件都呈現出精準的技術與空間的結構美學。他的逝世讓世人銘記:當建築拋開表象的裝飾,回歸到結構本身的美,印證了很多大膽的想法都是可以被實現的,Nicholas Grimshaw 以其一生回答了這個問題,他的建築不僅是空間的展現,更是科技、建築與藝術相互擁抱的最好證明。
十大代表作品回顧
1. 《 Park Road Apartments 公園路公寓 》| 倫敦,英國,1970年
公園路公寓建於 1970 年,被譽為倫敦最具代表性的現代住宅之一。它是英國首座以中央核心為設計理念的公寓大樓,將電梯、樓梯與浴室集中於中心,開放式平面為 40 戶公寓與頂層戶型提供超過 70 種佈局可能,突破了當時住宅設計的侷限。
建築外觀以波紋陽極氧化鋁板與帶狀窗戶構成,既輕盈又堅固,弧形轉角更賦予住戶連續且開闊的全景視野。雖然最初曾被質疑鋁材的耐久性,但數十年後依舊保存良好,驗證了其前瞻性的工程思維。Nicholas Grimshaw 本人也曾在此居住六年,使其成為設計實驗與生活體驗兼具的經典案例。





2. 《 Herman Miller 赫曼米勒工廠 》| 巴斯,英國,1976年
赫曼米勒家具公司位於英國巴斯埃文河畔的首座工廠,展現了靈活且高效的工業建築理念。簡潔的樑柱結構,僅靠兩排九根柱子便撐起寬闊樓面,近六米的高度能容納密集托盤與不斷變化的生產需求。外牆系統以可拆卸的玻璃纖維板、百葉與玻璃幕牆組成,可依需求自由更換或調整位置,使工廠能隨製程演變而靈活配置。
Nicholas Grimshaw 將其稱為「行動工廠」,呼應當時流行的「行動辦公室」,強調空間應具備可變與適應性。節能亦是設計核心。高隔熱性的屋頂,大幅降低能耗與營運成本。此工廠不僅回應了製造效率與環境永續的雙重需求,也象徵 Nicholas Grimshaw 在高技派建築中對「功能性與靈活性」的前瞻思維。





3. 《 Financial Times Printworks 金融時報印刷廠 》| 倫敦,英國,1988年
1980年代,《金融時報》將印刷基地遷至倫敦碼頭區,建築以線性結構呈現,中央設置服務軸線,兩側則劃分為功能區域,清楚呼應印刷流程的運作邏輯。無框玻璃立面,宛如「巨型櫥窗」,將印刷機的龐大結構與轟鳴運轉直接展現於世人眼前,既震撼又壯觀。
外牆除巨型玻璃幕外,其餘部分則採用專為此案開發的超塑性鋁製面板,兼顧輕量與現代感,充分展現高技派建築追求結構清晰與功能表達的特質。雖然該印刷廠於 1990 年代末退役,但其靈活空間配置使其成功轉型為資料與網路交換中心。展示了高技派美學對工業設施的再定義,也體現建築在功能轉換上的前瞻性與持續價值。





4. 《 Sainsbury’s 商店和 Grand Union Walk 住宅 》| 倫敦,英國,1988 年
為英國零售商 Sainsbury’s 打造結合超市與運河邊聯排住宅,不僅補足商業需求,更回應在地多元的都市紋理。超市以鋼框架結構支撐,柔和拱頂橫跨零售樓層,創造無柱大空間,利於貨架與設備的靈活配置。外觀則以全高玻璃與鋁質鑲板結合條形窗戶,呼應高科技建築的實用功能主義,展現力學美感。
住宅部分採獨棟式規劃,包含 10 棟三居室住宅及小型單位。因應狹窄基地,透過 L 形開放式起居室與雙層挑高餐廳引光入室,並延伸至面向運河的陽台,兼顧隱私與景觀,呈現樸實卻充滿張力的建築語彙。該專案成功將商業與居住功能整合,成為城市新篇章,體現高技派建築如何靈活介入歷史與當代環境。





5. 《 British Pavilion Expo ’92 世博會英國館 》| 塞維利亞,西班牙,1992年
1992 年為塞維利亞世博會設計的英國館,以「水」為主題,展現建築在酷熱環境中仍能兼顧節能與舒適的可能性。世博會大多數展館依賴空調消耗大量能源,而此設計則透過被動式降溫與現代材料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平衡。建築東側的水幕牆,水流由太陽能電池板驅動,形成動態的光影與倒影,同時為展館與環境降溫;西側則以厚實的水箱牆屏蔽午後烈日。
南北立面與屋頂覆以 PVC 塗層聚酯纖維膜,由鋼桅與索具支撐,引入柔和光線,並減少溫差影響。整體結構採用預製管狀元件,以銷接方式快速組裝,無需現場焊接,體現「套件化建築」的高效率。展館最終被評為當時世博會中耗能最低的建築,成為高技派建築融合自然元素及以創新手法回應極端氣候的典範之作。





6. 《 International Terminal, Waterloo Station 滑鐵盧車站國際航站 》| 倫敦,英國,1994年
倫敦滑鐵盧車站國際航站樓是英國高技派建築的代表作之一,曾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年度建築獎與密斯·凡·德羅獎。其設計初衷是成為歐洲之星開往巴黎的終點站,因此以「英雄氣概」為目標,打造一座象徵跨海峽鐵路新時代的地標。
閃耀的玻璃與鋼鐵屋頂與列車車廂比例呼應,半透明材質引入自然光,建築由四個站台組成,覆蓋於不對稱曲線屋頂之下,兩層高的結構不僅支撐月台,還容納完整的出發與到達設施,將大規模的邊境檢查整合進透明的公共空間。自 1994 年啟用至 2007 年轉移至聖潘克拉斯,也是英國鐵路史的重要節點之一。





7. 《 Igus 工廠和總部 》|科隆,德國,1994 年
為塑膠軸承製造商 Igus 所設計的工廠及總部,以高度靈活性與可擴展性著稱。建築由四個模組化區塊組成,每個部分透過懸掛於亮黃色塔架的拉桿支撐,形成無柱開放空間。主要服務設施懸吊於屋頂,讓地板與牆面保持自由佈局,廁所與辦公室則置於可移動艙體中,進一步提升空間彈性。
屋頂設計為一系列半圓形穹頂,不僅引入北向自然光,改善通風,還具備在高溫下自動坍塌的防火機制以保護鋼結構,提供標準化的建築框架。外觀則由可完全互換的覆層系統組成,包括面板、窗戶、門與裝卸口,便於更換與調整。實現「零柱」的靈活空間,也在結構、採光與安全性能上展現創新思維,成為能持續進化的工業建築典範。





8. 《 Eden Project 伊甸園計劃 》| 康沃爾,英國,2001
伊甸園計劃被譽為 Nicholas Grimshaw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基地原為採石場,最終被改造成全球知名的生態公園。整體由八座相互連接的測地線穹頂構成,重現熱帶雨林與暖溫帶等多樣生態。穹頂以鋼框架支撐,外層採三層 ETFE 膜面板,不僅重量輕、易更換,還兼具透光性與材料效率。
設計靈感來自自然幾何,結構呈現六邊形與三角形的交織,形成高效而壯觀的空間體系。建築與植物共生,未來或將更緊密地連結自然。園區不僅是旅遊地標,也肩負教育使命。屋頂以鬆果狀木質結構覆銅板並以再生紙隔熱,兼顧永續與美學。伊甸園計畫象徵著自然、建築與人類的共生關係,成為高技派建築與生態設計融合的經典案例。





9. 《 Frankfurt Trade Fair Hall 法蘭克福展覽中心 》| 法蘭克福,德國,2001
Nicholas Grimshaw 以葉片為靈感,打造 4 萬平方米的展覽空間,成為歐洲最大無柱空間之一。設計強調結構效率與透明度,165 公尺長的南向玻璃立面面對阿戈拉廣場,讓內外活動一覽無遺。展廳由西側與東側門廳進入,室內空間開闊,天窗引入自然光,營造通透氛圍。
建築的巨型折疊屋頂由焊接鋼管支撐,僅以六種不同面板模組構成,展現高效與成本控制。雙層平台隔開上下展區,並整合設備與管道,連結既有展覽館。此設計不僅滿足大型展會需求,更成為法蘭克福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地標,結合功能性、靈活性與建築美學。





10. 《 Thermae Bath Spa 巴斯溫泉浴場 》| 巴斯,英國,2006
位於英格蘭西南部世界遺產城市巴斯的新皇家浴場,以簡潔現代的語彙呼應18世紀的歷史街區,巧妙融入十字浴場與赫特林大廈等受保護建築群中。主體是一座玻璃立方體,包覆內部泳池與水療設施,並在屋頂設置露天泳池,成為建築亮點。
外觀選用金色巴斯石、混凝土、不銹鋼與高性能玻璃,既尊重傳統又展現當代質感,形成立面與材質的和諧過渡。室內設有按摩套房、溫泉池與由細柱支撐的新泳池,營造輕盈通透的空間感。這座建築不僅延續巴斯作為英國唯一天然溫泉城的歷史地位,也以現代設計詮釋恢復與療癒的精神,成功在古典與當代之間架起橋樑,成為巴斯城市景觀中的新典範。





Nicholas Grimshaw 更多作品 | 官網 | Instagram
撰文|曉陽
VIA|Nicholas Grimshaw
延伸閱讀|芬蘭建築巨擘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首度大型回顧展《創造即生活》
延伸閱讀|美國一代有機建築先驅 Kendrick Bangs Kellogg 逝世|回顧生前經典作品
延伸閱讀|混凝土、連結與愛:德國首位普立茲克獎建築師ーーGottfried Bö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