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建築師 Paulo Mendes da Rocha 於 2021 年 5 月 23 日星期日的破曉病逝,享耆壽 92 歲的他,可謂全球建築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部二十世紀現代性的發展史,而他的作品最令人們銘記的特色就是:粗獷的現代主義建築。
這是因為二十世紀初期,歐美建築圈掀起了一波鄙棄形式、強調機能的現代建築運動,這群建築師高喊著「建築是生活的容器」,Paulo Mendes da Rocha(以下簡稱:Paulo Mendes)也是成員之一,而他的作品也呼應著這句名言,並貫徹到極致。
獨樹一格:聖保羅粗獷主義
在進行任何設計之前,他首先會針對使用者的居住需求,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調查,然後將所有的規劃和設計專業,都奉獻在解決這些問題上。
在建築造型上,他的作品總看似粗糙地暴露混凝土材質,卻總能在光線照射下,呈現出晶瑩剔透而富有流動感的詩意,既粗獷又浪漫的風格,甚至被建築界稱為「聖保羅粗獷主義」。
然而,缺乏裝飾與藝術形式的作法,當時仍不免遭到主流建築圈的質疑,不過就像任何時代的革命性作為,這些前衛的新觀點成了他作品最大的特色,也是他能在建築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關鍵。
不忘建築師的社會責任
Paulo Mendes 所活躍的年代是二戰前後、大量工人湧入城市的時期,當時,城市裡的居住需求快速攀升,為了解決眾人「生活」的問題,他的作品多以住宅為主,其中又以能快速解決大量需求的大型混凝土集合住宅為主。
除了努力回應廣大人們的需求,Paulo Mendes 也非常重視建築師的社會責任,所以他的生涯也一直與建築教學聯繫在一起,1961 年至 1999 年,他都是母校聖保羅建築規劃學院(FAU-USP)教授設計,希望將自身在業界的實務經驗扎根校園。1961 年至 1969 年間,他也曾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建築與城市學院教授。
屢獲肯定,橫掃世界獎項
進入 2001 年以後是 Paulo Mendes 獲獎的豐收期,當年,他為聖保羅州立藝廊(Pinacoteca deSãoPaulo)進行的改造案,獲得了密斯·凡德羅(II Mies van der Rohe)拉丁美洲建築獎。這是一項重要的新古典主義建築獎項,也象徵著 Paulo Mendes 跳脫出現代建築的行隨機能,開始更加關注建築維護與傳承的企圖。
2006 年,他的生涯達到巔峰,獲得了享有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建築獎」。十年後,2016 年他又獲得了世界最大建築展威尼斯裝年展的兩個殊榮:金獅獎和帝國獎。2017 年他被授予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2021 又再度被授予國際建築師聯盟金獎。
這一位甫辭世的建築大師 Paulo Mendes,一生從年輕、前衛的社會改實踐家,到轉而關注文化與歷史的傳承的資深建築人,最終屢獲全球建築界的肯定,如今已優雅離去的他,留給世人的是:一生積累出的反映社會需求的作品,讓我們透過作品,見證二十世紀那段無法參與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