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停車場總一副被鬧衢繁榮遺忘的貧瘠氣象,若非被水泥牆、柏油路與機械包圍成黯淡的環境,再不然就是幽閉地底空間。縱然氛圍顯得枯羸又荒蕪,但面對都市停車格一位難求的現實,人們似乎也被這種必要之惡所麻痺。
觀察到傳統停車場在設計上的簡陋和粗率問題,加拿大建築與地景設計團隊Public City Architecture,於是採用一種反面策略重新詮釋這類公共空間,不僅挹注市集般的歡樂韻味,更致力於多元使用。
停車場大哉問:土地只能有一種使用型態嗎?
Public City Architecture所打造的PARK PARK,正如其過往作品實踐,洋溢著一貫繽紛歡愉、友善環境與豐富的特質。這處公共場域試圖誘發好奇心,針對鄰里街區中普遍的停車場以及城市被劃定的土地使用方式,激起破除窠臼的反思。
PARK PARK外觀彷彿多層次的蛋糕,機能上則是個停車場公園(parking lot park),裡頭允許多采多姿和充滿嘗試性的活動共存。設計團隊之所以打造一種混合使用態樣,乃是基於創造新意義,同時也開啟都會停車場在機能定位上的可能性,就像加拿大卡加利市(Calgary)流露藝文氣息的古老街區英格爾伍德(Inglewood)那般。
顛覆經典空間教條:多即是多,形隨愉悅
呈扇形輪廓的PARK PARK,設計團隊在臨街一帶利用高樓建築施工時所用的鷹架作為停車場公園的象徵性語彙,界定空間範疇同時,也具備粗獷質樸的裝飾效果;至於鷹架透空感則營造出向公眾敞開的歡迎氣息。
場域視覺焦點則屬成排的方形隔板,上頭有樹木、高爾夫球桿、書籍、篝火等鏤空圖騰,裝置的遊戲感以及意義不明,持續鼓動著參觀者跳脫「停車場必為停車場」以及特定城市土地「應是如此」的框架性思考。透明、自由、開放的PARK PARK,一部分用意在於玩耍,另個則是挑釁,對劃定土地使用的規範當局所服膺的上世紀「少即是多」以及「形隨機能」等都市計畫思考提出詰問。在PARK PARK裡頭,多即是多,形隨愉悅,鬆縛社會約定俗成的僵化規範。
在PARK PARK中,儼如遊戲裝置的方形隔板,人們不僅能拍照打卡,還可把它當成露天雅座,在一旁椅凳上休憩談天,孩子們也能在上頭攀爬玩耍;而人們停留於這些鏤空的框格時,也參與了形塑景觀的行動。至於地面上好似等高線的曲形圖紋,看似指引車輛行駛的標線,但某種程度也能視為滑板與腳踏車用道。
這是一處從公園概念而生所擘劃的場域,能停車、能嬉戲、能聚會、能騎車……各種活動共同定義了它,在狂歡嘉年華的風格中,翻攪傳統上普遍認為土地應單一使用的規範。
圖文來源/ArchDaily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