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設計研究院發起,並與新北市衛生局攜手合作的《衛生所再設計》計畫,率先以新北市汐止區衛生所及鶯歌區衛生所為示範點,進行公衛服務現場的優化改造。其出發點是源自我國對於預防醫學、健康照護以及高齡安養等需求的日益增加,膨脹的業務量,卻為各地衛生所帶來龐雜紛陳的資訊呈現、不友善的動線,與逐漸疲乏的應對彈性之現況。有鑒於此,設研院希望透過策略性的服務設計研究及設計導入,針對新北市內三種不同形態的衛生所(都會型、新市鎮型、鄉鎮型),制定優化公衛現場的重要方針,並建構一套能夠方便管理、靈活運用、「最大公因數」的改造模組,在提升安心感與一致性衛生所印象之餘,也讓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能夠挹注於區域間差異的對應。
從北花線、消防栓,到教育部的校園美感教育,致力於處理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議題的台灣設計研究院,在暸解到公共衛生體系面臨的課題後,研擬出本次的《衛生所再設計》計畫,在前期由設研院研發處進行服務設計研究,緊接著籌組設計團隊進場,其核心團隊包括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擔任顧問、「選選研」林唯哲擔任視覺規劃總監、以及「坐設計」陳羿冲擔任空間規劃總監。
在前期為汐止區衛生所以及鶯歌區衛生所進行的體質檢驗中,設研院發現:
1. 衛生所各自為單位,沒有一致的印象。
2. 服務動線迂迴、空間配置不合使用。
3. 每年因應高峰期(流感季)需機動性的變動調整。
4. 場域內資訊量過多、仰賴大量人力指引。
設研院張基義院長表示:「此次計畫的方針,是建立衛生所的一致形象,傳遞安心、專業感,進而能讓民眾從『被動』接受醫療服務,轉變為願意『主動』接觸衛生所,並產生更高度的信任與連結,因此特別導入服務設計研究,從就診流程及服務動線本質上的改善,並提升服務的機動性。」
本次示範改造並非新建,而是在既有條件下進行優化。負責空間規劃的陳羿冲設計師表示,衛生所場域條件的不同及可複製性是此次改造的重要條件,因此利用三種單元尺寸的暖白牆面,三種不同濃淡的大地色系地板鋪裝於內部,並配合統一素材、高齡友善、容易搬運的桌椅,除了有助於動線與機能區域劃分,增進使用的利便性外,也為大小殊異的衛生所,建立了彷彿積木般方便拆解再組裝的模組系統,配合市府同時在推動的智能衛生所政策,將加快未來服務環境升級的腳步。
踏進門之後的視線引導,則由林唯哲設計師負責。以往過多的資訊量造成民眾難以有效吸收及不安感,此次設計師特別著力於資訊的整理,將超過百樣的訊息分門別類,同時因應衛生所流感季節的人潮、在疫情下需要掌握最新政策,或者是空間有限,需要一個場域多用時,設計團隊希望透過流動式資訊指標牌,以及「懸掛式」的指標模組,提升衛生所的機動性,讓基層醫療人力能夠最快速、最確實地針對當下的需求做出調整。在此次的計畫中,也提出了新北市衛生所的標誌,期望未來在各衛生所優化的同時,逐步導入一致性。
通過這次《衛生所再設計》示範場域的執行過程,設研院再次確立了計畫的目標,往後推廣至各衛生所,不只是視覺上的統一性提升,更期盼不論來打疫苗的兒童、來接受健康檢查的成人,或者是尋求長期照護資源的老年人,都能有更親切舒適的使用者體驗,並重新認識衛生所在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之緊密關聯性。除了有助於推動預防保健、衛生政策的遂行性,也將使偏鄉或基層醫療的資源,能夠更合理、更有效率地被利用。
改述明設計概念及應用方式,以便其他欲優化的衛生所參考複製與應用。而以全新面貌問世的汐止區衛生所與鶯歌區衛生所,只是一個起點,作為示範場域,期待民眾親身的使用體驗,能驗證此計畫提升衛生所品牌價值的可能性。侯市長表示:「未來新北市各區衛生所除了持續置入智能衛生所的概念外,也將延續兩間衛生所改造的場域經驗,未來下一階段將重新規劃的板橋區衛生所及三重區衛生所,就會是預計導入的對象。」後疫情時代裡,時勢的走向也許難以預測,但是在衛生所裡的動線走向,確實可以透過設計服務的導入,做出最佳化的調整,而攸關國民生活品質的公衛系統體質改造,也將能期待在日後,看見顯著的效果。
圖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