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現代主義之後,一起走訪全球《建築的面龐》!

10


建築的面龐/立面是目視的第一印象,
是複雜構築下統合的結果,更是設計者無聲卻有力的表達。

                ───徐純一《建築的面龐: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

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衛克斯那藝術中心

Editor’s Note

耗時30年採集而成的精裝套書《建築的面龐》,2022年4月由漂亮家居出版。橫跨3大洲,近200位建築師、500座建築設計,以實地考察找出脈絡,建構現代主義以後的建築立面系譜論點。綜覽歷史、哲學、文學、藝術、建築、設計等面向,詳述每種樣型背後的時空、環境風土、材料、工法、造型、結構等與人之間的關係。並包含豐富的影像,收錄近3000張圖片,輔以圖說、立面圖與珍貴手稿。

歷來建築師們為了兼顧承重牆結構與內部空間可利用面積,形成什麼樣的建築印象?列格結構骨架系統,是如何在著名建築師作品大量發展?又如何突破幾何先天的超穩定形貌的框限呢?來看徐純一老師的精彩文章。

解放立面型式的開端

文.攝影/徐純一

承重牆結構系統的構成屬性,會因為高度的增加而隨之增加牆厚,為了降低載重同時又要提升高度,就只有讓牆的斷面構成朝向上窄下寬的梯形組成。當它達到一個高度之後,上方較薄的部分因無力抗拒外部作用力牽動的側向位移量而易於崩塌,所以在哥德教堂的時代才不得不,而且也只能以飛扶壁型式輔助次結構件的發明來調解這無得解決的難題,因為倘若不用此方式加強抗側向力的能耐,那麼將以損失很多內部空間平面可利用的面積為代價。另一個實際上的困難是連續漸變或分段改變斷面厚度的牆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即使能夠被建造,也是所費不貲。

結構影響立面表現

這個型式的構成空間卻正好符合了防禦性城堡的想望,拜此厚實聚積體抗拒物理天候的侵蝕力天性,讓一些城牆或古代城堡可以度過千年的歲月,直至今日仍能挺立在時間之流裡。另一種有效爭取使用地坪面積,同時又可以抗拒側向力作用的砌體構成型式,就是聚結成大斷面的柱子,如此就可以降低介於柱子之間的牆厚,同時將開窗口配置在柱子之間的牆面之上,不只取得了需要的樓高,也獲得了較多的樓板面積與適足的開窗口。這種建築型式及其面容呈現出清楚的構成關係,至今仍屹立在羅馬城內的競技場(Colosseo)就是最佳的代表。這個自古就構思出來的解決方案,至今仍舊有效又便捷地在全球各地被使用,只是大都替換以R.C.柱樑或鋼架為主的結構件而已,至於立面所呈現的構成關係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西班牙莫夕亞公立圖書館
西班牙巴塞隆納加泰羅尼亞酒店

從超穩定形貌走向變化

德國柏林瑞士大使館
荷蘭阿姆斯特丹Claus/ Kaan設計的大學學生宿舍

R.C.或鋼架柱樑框格結構系統,不論框格的間距是否相等,或是有序與無序的差異配比,都逃不開框格幾何先天的超穩定形貌,同時其衍生的形象也是具備同樣的傾向,因為它們提供了足夠量連續無間斷的垂直披覆面從屋頂一路直通地面,十足地強化了這種立面形的堅實直立性。此直立的圖像與人的穩定直立以及樹木堅固直立的圖示關係同一,甚至可以相連串至懸崖斷壁與孤峰的穩固屬性,所以更加深化其不動如山的穩固形象感染力。另外是列格的水平向連結各個垂直件,使得垂直件僅存的側向搖擺位移的可能性,以及那種內在傾勢的可能性全數被斷絕,由此而朝向超穩定屬性的深化而完全與自由的形象無緣。若要掙脫這種禁錮,唯有改變列格的型式關係,也就是破壞列格的等間分佈關係。接著就是在局部截斷柱的垂直連續,或是中斷部分橫向列格,也就是樑的連續延伸。另外也可以引入斜向柱以及斜向樑加以破壞列格原有框架正交的連續性。這個結果是從原有的正交框格圖像系統增生出平移的副系統,或是切分出分量而產生出斜交系統的並置,讓原有的格列圖示關係併置了其他的圖樣式關係,而朝向複多的可能性呈現。例如邁入中年期就已展現驚人熟成力的艾森門與邁爾,雖然都已經耗盡心力在格列框結構系統裡尋找變化的可能性,仍舊陷入與格列超穩定的形象糾纏之中,至於其他相繼的設計者也都在試圖突破重圍⋯⋯。

柱樑列框立面類型的脈系家族

義大利科莫法西斯之家

自從義大利建築師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的法西斯之家(Casa del Fascio)揭露了列格立面多元的可能性之後,沒有任何一座列格立面超越它的多元及帶給人的美感,這真可謂奇怪的現象。接續而下的是紐約五人組的彼得‧艾森門(Peter Eisenman)經過專門研究法西斯樓之後,發展出他自身推演出來極具邏輯構成,而且可以被理性學習暨運用的一系列列格系統建構出來的類原型建築物立面當然也是其表露的特點之一。他從正交列格系統開始發展,一路發展到平移併合以致斜交,也就是旋轉的併合共構。從他在紐約完成第一棟公共建築物的消防隊、衛克司那藝術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東京私人公司布谷樓(原為設計公司現變更為活動中心),一直到規模最大案子的加利西亞文化中心(City of Culture of Galicia),一路始終如一。

其他還有依舊持續在這個列格語系家族發展的建築師包括紐約五組的理查‧邁爾(Richard Meier)、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亨利‧希瑞阿尼(Henri Ciriani)、亨利‧高汀(Henri Gaudin),邁可‧卡根(Michael Kagan),以及日本建築師藤井博己(Fujii Hiromi)和山本理顯(Yamamoto Riken)、葉祥榮(Yoh Shoei),甚至安藤忠雄(Ando Tado)也無法逃避列格結構骨架系統易操作又便捷的特點。正交列格的結構系統以及其可輕易定位暨施行劃分立面的能耐當然會繼續發展下去,它依舊仍然會被大量的運用。想要突破其框限同時挖掘新開展的可能性當然是困難重重,但是所有的創新都是在面對實存的困境中找到新的突破口,才得以獲得新生之地,有些是可以預期的,有些則完全不知道會是什麼模樣。

荷蘭馬斯垂克藝術學院
美國新格蘭州私立學院學生宿舍

(本文為《建築的面龐: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部分書摘)


|徐純一|簡介

1959年生,高雄人。建築研究教學與實做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建築碩士。現為i2建築主持人。著有《建築新桃花源》、《建築新紀元:加州當代建築師作品選輯》、《如詩的凝視:光在建築中的安居》、《當代建築的母型───柯比意薩伏伊別墅》、《最後的人間場。建築的轉渡───全球建築師用告別來探討生命的建築詩篇》、《潮。打開魔宮寶盒的當代建築》、《對話》等。

主題延伸閱讀:重現光輝城市:Charged Voids 承襲經典,詮釋現代主義建築的學生宿舍

核稿編輯/Melody TU